安徽自古就名茶好茶迭出,在中国十大名茶之中,出自安徽的茶叶就占了三成。随口叫来便有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岳西翠兰、霍山黄芽、桐城小花等等。然而,近年来,皖茶的产值、产量等都有所增长,但与周边产茶省份相比差距仍不小,在全国的竞争位次也大不如前。
成绩:17家企业入选全国茶叶百强
2014年,皖茶在品牌创建上,小有成就。去年,记者了解到,已有雾里青、老竹铺、新安源、猴坑、谢裕大、霍山黄芽、润思、六百里、良奇、岳西翠兰、松萝等12个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谢裕大茶叶公司、黄山市猴坑茶业公司、安徽天方茶业(集团)公司“雾里青”、安徽国润茶业公司“国润茶业”、池州市霄坑村龙袭山庄茶业公司“龙袭山庄”、池州市安池茶叶公司“安池祁红”、安徽天赋生物科技公司“司空山禅茶”、 泾县涌溪火青茶叶有限公司(“涌溪”)、泾县其华涌溪火青茶业有限公司(“涌溪火青”)获“安徽老字号”称号。
同时,安徽茶叶进出口公司、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公司、黄山市新安源有机茶开发公司等17个企业入选2014全国茶叶百强企业。
然而,在对安徽茶产业颇有研究的蒋楠看来,安徽的茶要想走出去,还是要打文化牌,要和徽州文化紧密结合,在茶商的营销方式、服务意识上还需要跟上浙江、福建等地的茶商。
尴尬:出口品种仍以低档为主
记者了解到,安徽省茶叶出口的主要市场仍是非洲和中东地区,其中以摩洛哥、多哥、阿尔及利亚等为主。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当地居民有饮茶习俗,同时,他们对茶的品质要求并不高。而由于欧洲人的口味原因,安徽省茶叶出口欧盟相对较少。
在安徽大学经济学院陈芳老师看来,安徽茶叶出口的品种比较单一,渐渐地,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虽然,安徽茶叶的价格处于涨势,但在国际范围看,总体价格尚不算高,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而安徽省统计局在早前公布的一则安徽茶叶生产报告中称,皖茶加工延伸不够,效益不佳,茶叶生产的附加值较低。另一方面,报告指出,安徽茶叶品牌历史虽然久远,但长期以来管理宣传不够,开发不足,品牌认知度不高,认同度不强。
展望: “百亿梦想”何时实现?
上世纪90年代还排名全国前三位的皖茶,近年来,在全国的位次出现下滑。省统计局早前的统计显示,皖茶茶叶面积和产量在全国降为第七位,产量与福建、云南等省份相比,增长也处于较慢区间。
早在2012年初,安徽省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加强茶叶品牌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意见,划定了这样的目标:力争“十二五”末,全省茶叶一产产值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100亿元以上,综合产值达300亿元;全省茶农人均茶叶收入翻一番,茶产业在全国的位次提升。
这一规划被称为皖茶的“百亿梦想”。根据这个规划,到今年,安徽省要培育1个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3个超5亿元、10个超亿元的茶业龙头企业,培育2个茶业龙头企业上市,2个茶业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不过,从安徽省农委公布皖茶去年“年报”可以看出:去年,安徽茶叶面积达235万亩,产量10.9万吨,一产产值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而按照此增速,皖茶的“百亿”目标或难以实现。
突围:借力电商和资本市场
电子商务的便利渗入茶产业。去年,安徽省在全国农业系统率先推出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工程”,茶叶等农产品网络交易因此“风生水起”。
据统计,去年,安徽省上百家涉茶企业和一大批茶叶合作社开展了网上销售,交易额达7.6亿多元。其中,黄山市40多家茶企入驻天猫、淘宝、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城,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3亿多元,同比增加30%。霍山县抱儿钟秀、汉唐清茗等10多家公司实现网上销售超亿元。
越来越多的茶企,希望登上资本市场。记者了解到,猴坑、一笑堂等知名企业在几年前纷纷提出抢登创业板的计划。谢裕大的上市之路上走得最快。
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1月24日成功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上市,成为上市茶企第一家。同时,谢裕大红茶也瞄准了迅速崛起的商品现货市场,去年8月,在渤海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
茶企欲踏入资本殿堂,安徽省茶叶行业协会副会长朱飞鸣曾表示,农副产品的利润空间有限,名茶的生产成本又比较高,加上门店扩张,如何用规模带动效益,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是上市前后安徽省茶企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
专家把脉:茶产业需减速、提质、增效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 夏涛
夏涛认为,自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十年来茶产业在各级政府、茶企、茶农的共同努力下,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面积和产量不断提升。然而,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茶产业也进入“新常态”时期。
新时期,茶产业需要走出追求面积和产量的老路子,通过减速、提质、增效的新步伐促进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
夏涛表示,近两年来,天价茶、礼品茶等,受政策规定影响出现滞销,导致相对的产能过剩,但仍有不少茶农在追求提高种植面积和产量。而在市场不景气时,盲目提速增产只会让茶产业“伤得”更重,减速才是理智之举。
另一方面,夏涛认为,很多茶园现在已经进入衰退期,生产商可以通过换种改园等方式来培育新的茶叶品种,以提高单位茶园的产值。同时,也可借助换种改园的契机,对茶园进行规模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建设,最终使得茶产业完全适应“新常态”发展。
(作者:陈亚俊 董艳芬 丁林 来源:市场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