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安徽省2015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安徽省2015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正式迈入了一个新阶段。2014年安徽农业机械化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2014年安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有哪些新亮点,2015年安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又有哪些新变化,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对安徽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局长刘绍太进行了专访。
针对安徽省2014年农业机械化工作取得的成就,刘局长介绍称,2014年安徽省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深入实施农机化推进工程,农机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提高粮食产量、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综合实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装备总量持续增加。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 6365万千瓦,同比增长3.6%;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保有量分别达到19.9万台、15.9万台、2.35万台,同比增长10.6% 、9.6%和11.9%。
二是作业水平持续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69.6%,高出全国8个百分点,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薄弱环节机械化快速发展,水稻机插、油菜及玉米机收水平分别达到32.9%、29.3%和67%以上,同比提高5.8、4.1和10.5个百分点。
三是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2810家,同比增加442家,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全年经营服务总收入近500亿元,同比增长8.7%。
四是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年共发生道路外农机事故75起,死亡4人,占全年死亡人数控制考核指标的26.7%,无重特大农机事故。
安徽省农业机械化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支持。针对安徽省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效果,刘局长表示,2014年安徽省按照"简政放权、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优化服务"的思路,对补贴政策和操作模式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主要政策效果有:
一是回归市场,保障农民购机自主权。实行"自主购机、带机申请、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户"的新操作模式,保障农民自主选择权和议价权,减少行政干预,进一步保障了农民自主选机购机和市场公平竞争。
二是突出重点,发挥补贴政策效益最大化。明确重点推广机具品目,集中补贴主要农作物关键和薄弱环节机具,允许各地根据农业生产需要缩小补贴范围。在政策导向下,玉米收获、水稻种植、机械化深耕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取得了重大进展,秸秆综合利用、保护性耕作、高效植保等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农机农艺进一步融合。全年共补贴大中型拖拉机1.92万台,各种联合收获机械1.97万台、水稻插秧机1875台、秸秆粉碎还田机1.18万台。
三是优化流程,提高补贴工作效率。在具体操作上实行先购机后申请和"一站式"服务相结合的操作模式,按照"先到先补、用完为止"的方式确定补贴对象,农民申请、补贴对象确定、机具核实、办证入户等工作一次性完成,既加大了机具核实力度,又简化了申请手续。
而对于2014年安徽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亮点的提问,刘局长总结称,2014年安徽省各级农机部门紧紧围绕农财两部及省级实施指导意见要求,积极创新,主动作为,具体工作中的亮点如下:
一是创新宣传方式。为扩大政策宣传面,提高宣传效果,安徽省不断创新方式,全方位、高频次、多形式地开展政策宣传。2014年,除通过传统新闻媒体广泛进行宣传外,还先后开展了购机补贴"宣传月"和"好作品"评选活动。在"宣传月"活动中,通过全省巡回开讲的方式,深入基层和企业宣传补贴政策、讲解政策规定和操作要求,参加培训总人数逾千人。组织农机购置补贴好作品评选活动,鼓励各地创作补贴相关的新闻报道、调研报告及信息报告,先后收到稿件近300篇。
二是落实便民服务。各地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方式,优化操作流程,通过开设服务大厅、送补贴下基层等方式落实"一站式"服务。在皖南山区,不少地区农机局为方便农民办理补贴,送服务下基层,凭着一腔为民服务的热情把农机补贴"送"上高山,"送"进农家。部分县针对设施农业机械购买较多,机具金额小数量大的现象,采取了"预约式受理",购机者分别预约时间来受理补贴申请,既减轻了交通堵塞的压力,也减少了农户之间的摩擦。
三是强化政策调控。随着补贴结算职权的下放,省级部门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政策的调研和监管。2014年先后召开4次补贴工作调度会、3次政策调研会,并开展网络问卷调研,共收回来自基层农机部门、企业、农民等各类主体的有效调查问卷909份。在政策督查方面,实行双督查制,即省局六个督查组常年督查和局领导班子督查月活动相结合,加强对补贴政策落实的过程监管,并根据政策实施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
四是注重绩效考核。自2012年实施以来,安徽省连续两年被农业部评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农机购置补贴)优秀单位,绩效管理已逐渐成为丰富补贴政策内涵的有效途径,保障政策实施的科学引导,促进工作绩效的有力手段。2014年安徽省进一步改进绩效考核指标设计,突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举办延伸绩效管理培训班,并专门编制印发延伸绩效管理读本,全面部署省市县逐级考核工作。绩效考核的结果将在全省范围进行通报,并同资金分配相挂钩。
而面对记者安徽省农机化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还有哪些提升空间的提问,刘局长坦诚称,安徽省农机化发展正处于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跨越的关键期、由粮食生产为主的全称机械化向种养加工全面机械化进军的转型期,有利和不利因素并存、成绩和问题同在。突出问题体现在: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优化的步子慢、任务仍然艰巨,大马力、复式作业机具仍相对紧缺;区域不平衡,即南北不同步,领域不平衡,即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巨大差距;基层安全监理、技术推广等机构体系不健全,质量检测、安全检验、机具维修等缺乏投入,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不强等。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不仅是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同时也是产业促进政策。如何充分利用补贴政策,推动农机化工作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刘局长表示,今后安徽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将突出以下努力方向:
一是进一步服务农业和农机化发展。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合理使用资金,引导农民购置当前农业生产亟需、先进适用、节能环保的现代农机具。取消部分农业生产不需要及政策效益低的机具补贴资格,将更多适合现代农业需要的新产品纳入补贴范围。
二是进一步拓宽补贴对象。随着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和农业生产经营形式的变化,很多农民脱离农业生产,而新型经营组织逐步成为种田主体,成为国家鼓励发展的重要对象。部分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的大中型机具,如烘干机、保鲜库、孵化机等,购买主体多为农业企业。因此,应结合农业发展实际需要,将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组织纳入补贴对象范围。
三是进一步平衡南北方农机化发展。兼顾南北差异,在推动粮食主产区机械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发展山区特色机械化。推动茶叶流水线、成套设备等新型机具的产品鉴定、推广应用等工作,对于自动化程度高、作业质量好、功能齐全且对山区机械化水平提高有明显作用的机具,适当提高补贴额。进一步简化山区中小型机具操作流程,减少办理成本。
目前安徽省2015-2017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已经正式出台,对于2015年安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新变化,刘局长介绍称主要有以下调整:
一是突出重点,精简品目。按照"兼顾南北,突出重点"的原则,进一步精简品目,合理制定补贴范围,安徽省2015年至2017年补贴机具种类范围为11大类25个小类50个品目。突出安徽粮食主产区的主要战略任务,以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特别是薄弱环节机具为重中之重。明确重点补贴机具,推进重点补贴机具优先、敞开补贴。结合安徽省实际,对秸秆粉碎还田机、水稻育插秧机械和玉米收获机械实行敞开补贴。发展山区特色农产品机械化,对茶叶加工流水线上符合补贴条件的茶叶加工机具优先给予农机购置补贴。鼓励直接从事茶叶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茶叶加工流水线,从事清洁茶叶加工。
二是稳定预期,简政放权。本着稳定预期、局部微调的原则,制定适用三年的省级实施指导意见,对基层部门赋予更多的自主权,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注重因地制宜,把握各地农机化发展实际需求,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对于补贴机具范围、重点机具品目等事项由各地根据资金规模和农机化发展需要自主确定。
三是合理分档、动态监控。补贴标准同中央保持一致。部通用类机具按照农业部发布的《2015-2017年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中央财政资金最高补贴额一览表》执行;省通用类机具根据《农业部农机化司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机购置补贴机具分类分档、补贴额确定及补贴产品归档工作的通知》(农机产〔2014〕183号)的要求,按照各牵头省发布的《2015-2017年部分非通用类机具中央财政资金最高补贴额一览表》执行。根据部司安排,今年安徽省仍作为牵头省份,组织对旋耕播种机等11个品目省通用类机具进行分类分档及补贴额测算。
在政策落实过程中,要求各地加强对补贴市场的动态监控,关注补贴农机产品价格和市场供需变化,对于同一档次内可能出现影响政策实施的不合理或不正常机具价格变化,应及时上报并做出调整。
四是改进系统,契合政策。今年安徽省以2015-2017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指导意见为准绳,围绕"自主购机、带机申请、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户"的操作模式要求,按照"契合政策、贴合实际、安全保密"的设计原则,积极同软件开发商进行密切联系、细致沟通,在放开产销对接环节,下放审核管理权限,精简补贴操作流程,公开资金使用进度等进行改进和创新,力求实现补贴流程网络化、操作便捷化、监管自动化,为促进购机补贴政策方便高效、规范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记者还就行业普遍关注的农机补贴市场化改革与刘局长进行了深入交流。刘局长指出,从安徽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整体情况来看,存在重点推广机具普惠制同资金缺口大之间的矛盾,收获机械、动力机械等农业生产亟需的机具购买力旺盛、需求量大,难以实现普惠制,再加上安徽省南北差异大,种植条件不同,对机具的需求也各有不同。2015年安徽省确定秸秆粉碎还田机、捡拾压捆机、深松机等13类机具为重点补贴机具,各县应从全省重点补贴机具范围中选择部分当地农业生产急需的机具列入本县重点补贴范围。同时,突出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机具补贴需求,对秸秆粉碎还田机、水稻育插秧机械和玉米收获机械三类重点推广机具实行敞开补贴。按照补贴资金规模与购机需求量匹配较一致的原则,可采取对重点补贴机具列出先后补贴顺序或合理安排各类别资金等方式,优先满足敞开补贴的机具,然后依次保障其它重点机具的补贴需求。
2014年,安徽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农机补贴市场化改革方面做出一些探索和突破,一是实行自主购机。不再提"差价"或者"全价",购机款由农民和经销企业遵循市场规律,自主商议、自行议价,充分体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减少行政干预。二是取消经销商资质备案的要求。进一步放开经销商资质条件,发挥生产企业确定经销商的自主权,由农机生产企业自主设定资质条件,自主确定补贴产品经销商,改备案制为公布制,强化生产企业对经销商的监管责任。
刘局长还表示,2015年安徽省将沿着部司改革思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一是取消补贴产品同支持推广目录相挂钩的规定。安徽省开发补贴产品归档系统,属于补贴范围并经过推广鉴定的农机产品均可按要求上传申报。二是将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纳入补贴范围。考虑到农业生产主体的变化,进一步拓宽补贴对象,明确补贴对象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其中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包括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企业等。三是突破补贴机具省域间购买的限制。补贴对象可以自主选择补贴产品经销商购机(不再规定省域内),也可通过企业直销等方式购机。以上改革措施在全省范围内实行,不再选定个别市县进行试点。
谈到市场化改革对农机生产、经销企业以及用户的影响,刘局长指出,农机购置补贴市场化改革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是规范操作、简政放权、节约高效的内在要求。对于企业来说,有利于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有利于促进农机产品科技创新,推动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经销商来说,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减少行政审批,能够将更多的精力从研究和适应政策需求,转移到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同时,赋予购机农民更多选机购机的空间和自主议价的权利,有利于自由选择、自主消费。
完美的政策还需要有效地执行,而强化执行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信息公开。刘局长表示,信息公开是接受公众监督的有效方式,是推动政策公平公正实施的有力手段,2015年安徽省将从以下方面提高和完善信息公开工作:
一是完善信息公开内容。除对补贴政策信息、实施过程等内容进行公开以外,注重对补贴产品信息的公开,要求省级农机试验鉴定部门要公开补贴机具推广鉴定证书、鉴定报告和检验报告等重要信息。农机生产企业应将纳入补贴范围机具的相关鉴定材料上传至农机购置补贴信息管理系统,并向社会公布。
二是建立定期检查和通报制度。对各地农机化信息网和信息公开专栏定期检查并通报,督促各地及时完善信息,推进补贴政策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的全程全面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增强透明度,坚决避免暗箱操作。
三是改进农机购置补贴辅助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信息管理系统在信息公开工作中的作用,通过系统向购机农民告知资金使用进度,确保农民知情权。
针对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骗补、套补"现象,刘局长指出,安徽省将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操作、严肃纪律,从源头上预防违规违纪行为发生。
一是规范档案管理。2014年11月底,安徽农机局联同省财政厅、省档案局共同出台了《安徽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档案管理办法(试行)》。2015年安徽省将加强对各地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与检查,推动补贴档案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确保归档材料真实、完整、安全,能够反映补贴工作的全过程。
二是加强部门协作。加强与工商、公安等部门沟通协作,构建农机补贴违纪违法行为惩防体系,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安全规范有效运行。
三是强化监督检查。继续加强监督检查、基层调研、组织调度等工作,对补贴政策实施的关键环节进行认真核查、梳理和整改。
通过对刘绍太局长的专访,我们有理由相信2015年安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将在引导安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农机360网 孙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