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宛晓春教授荣获2022年度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

2月26日下午

在安徽省科技创新大会上

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宛晓春教授

荣获2022年度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

并作交流发言

0002_结果.png

0003_结果.png

宛晓春作交流发言

我从事茶产业研究服务至今已经46年,当时国际茶学基础研究以欧美等国为主。科技支撑技术升级和产业壮大之后,我们就在思考如何通过产业带动更多茶农增收,服务国家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面向茶产业重大需求,茶叶标准化生产加工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产业核心问题。为了解决产业的“卡脖子”难题,我们联合国内茶叶机械制造、茶叶生产等企业,集中攻关茶叶加工生产技术和装备。如今,我国茶叶加工迈进标准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新阶段;茶叶加工和拣梗去杂技术及装备的研发,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迅速在全国茶区广泛推广应用,并出口到越南等10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助力合肥成为全球最大的茶叶色选机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作为茶人,逢其时,也当不负时代。

我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发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重要指示,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强化科技赋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让安徽茶中国茶香飘世界。

作为我国茶学学科领军人才,宛晓春教授躬耕于茶学领域40余年,率先绘制中国种茶树的基因组图谱,主导我国六大茶类分类体系上升为ISO国际标准,首创绿茶自动化加工数字化品控技术与装备,发掘黄茶健康功效和品质形成机理,创建茶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制定多地《茶产业发展规划》,为我国茶学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大大提升了中国茶的国际影响力。

0005_结果.png

“要振兴茶产业,必须实现茶叶加工的现代化,中国的茶学科研工作者有义务将中国茶业发扬光大。” 长期以来,我国茶叶加工依靠手工和单机,导致加工效率低、品质不稳定,严重制约了茶叶加工现代化水平;茶叶品质评判依赖感官,评判结果影响因素多。宛晓春将目光投向了茶叶产业化与标准化建设。他率先联合国内茶叶机械制造、茶叶生产等企业,集中攻关茶叶加工生产技术和装备的研发。2005年年底,课题终于取得重大突破,国内首条“炒青绿茶初制清洁化生产线”宣告问世,随后,黄山毛峰、滴水香等名优绿茶清洁化生产线相继投产,六安瓜片等扁形茶造型烘干关键设备投入生产,“更清洁、更严格的品控以及更低的价格”的茶出现在市场上。

 0006_结果.png

经20年的努力,2021年,由宛晓春主持完成的“绿茶自动化加工与数字化品控关键技术装备及应用”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农业农村部专家评价,“这些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对提高我国茶叶的卫生安全质量和加工技术水平将产生深远影响,为我国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目前,该成果技术及装备推广至我国所有茶区1200多家茶叶企业,累计销售自动化加工生产线1270条(套)和茶叶色选机1444台套,并出口越南、印度和韩国等10个国家700多台套。这是宛晓春作为安徽省政协委员,勇挑“推进科技创新转化,赋能徽茶产业”重担的担当,也是为向“千亿徽茶产业”的目标努力前进的佐证。

0007_结果.png

 0008_结果.jpg

顶天立地做科研,意味着既要有引领世界前沿科技的气魄,又要有服务民生的追求。作为茶学科学家,宛晓春一直认为,一方面,要把产业发展过程中碰到的瓶颈凝炼为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另一方面,要将最新成果转化成为茶产业发展的推动力。这些年来,宛晓春率领团队发掘黄茶显著降血糖功效,为黄大茶的饮茶功效和产品研发提供了确切的科学依据,推动了黄茶产业的转型升级。首次揭示了安徽黄大茶的降糖降脂功效及活性成分,揭示了黄大茶通过抑制肝脏巨噬细胞浸润、炎性因子水平、脂肪组织、消化酶活力、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等降脂降糖机理。他把原先不为人知、产业效率低、产品效益低的皖西黄茶打造成了一个现代化的黄茶健康产业,同时研制了黄茶“三闷三烘”标准化加工技术,研建了首条连续化加工生产线,成本降为原来的1/5。此外,他还研发了高附加值的黄大茶纯茶饮料、茉莉黄芽茶饮料、速溶茶等系列新产品,有效推动了安徽省夏秋茶资源高效利用和黄茶产业发展。在不扩大种植面积的前提下,每亩茶园每年能为茶农增收2000~2500元,产量和产值近5年分别增加3~5倍,助力大别山革命老区扶贫和乡村振兴。宛晓春教授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谆谆教诲。

0009_结果.png

人生如茶,杯中岁月。如今,与茶相伴半生的宛晓春虽已过了花甲之年, 但仍在茶学研究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对我国未来茶产业的发展,他总结提出了“四化”的发展目标:茶园管理要实现机械化、茶叶初制要实现智能化、茶叶精制要实现轻简化、拼配品质要实现数字化。“‘十四五’期间,茶业要靠创新来自立自强。无论是学者、茶企还是茶农, 都应肩负起自己的使命,为新时代中华茶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让中国茶,香溢世界。

来源 :科学中国人 安徽日报

上一篇:黄山区“一亩茶园”项目认领签约仪式成功举行
下一篇:来安徽 上茶山 品徽茶——2024年安徽春茶开采预计一览表
      全国服务热线:0551-62635128

请在线提交您的建议,我们将尽快联系您!

联系人:
手机:
邮箱:
建议内容:
提交稿件: